集团下属华晋明珠公司在改革大潮中摸索出一体化分级管理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治理和以契约手段界定责任、权利、义务的成功管理模式,得到省国资委领导称赞。
越南电力、水和气供应累计工业生产指数增速近年来也基本维持在10%以上,该地区电力部门景气度均比较乐观。欧盟粗钢产量自2011年后仅在2014与2017年实现增长,主要与地区经济产业结构以及行业整体产能过剩有关。
而钢铁用煤需求受全球钢铁产能过剩影响,增长前景不乐观。未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电力用煤需求长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全球煤炭产量将维持稳定增长。在钢铁领域,近期全球经济转好使得全球钢铁产量实现加快增长,但行业产能利用率徘徊在70%左右,表明整体产能过剩局面尚未改善,未来钢铁冶炼用煤需求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日本10家电力公司发电量增速自2011年连续下滑,2016年下滑幅度达5.07%,行业景气度受经济长期疲软影响不容乐观,而韩国总发电量增速基本逐年下跌但基本维持增长态势。而发达国家致力于新能源开发,预计电力用煤需求将持续萎缩。
印度煤炭产量则受益于经济快速增长呈现出逐年加速增长态势。二、全球经济转好促使主要产煤国家煤炭产量恢复增长,尤其是经济增长较快或出口需求稳定的地区增长前景较佳在全球经济转好的背景下,全球煤炭需求景气回升,2017年全球煤炭产量增速开始转正,一反2011年以来增速逐年递减甚至萎缩的态势,主要产煤国如中国与美国煤炭产量基本实现增长。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68.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68.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从需求侧看,受能源资源禀赋的约束,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需求总量依然较大。自2012年以来,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2017年投资总额2648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上年收窄11.9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471亿元,同比下降20.4%。煤炭进口增加,出口下降。
煤炭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报告称,2017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亿吨化解过剩产能目标任务。
全国原煤产量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1.1亿吨,增长3.3%。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效,原煤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行业效益增加,煤炭市场景气指数平稳。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4万亿元,同比增长25.9%,利润总额2959.3亿元,同比增长290.5%(2016年同期利润757.8亿元)。
2017年全国共进口煤炭2.71亿吨,同比增加1547万吨,增长6.1%,出口煤炭817万吨,同比下降7%,煤炭净进口2.63亿吨,同比增加1609万吨,增长6.5%。2017年全社会存煤继续下降。报告预测,由于煤炭供应格局变化,未来铁路运输压力将加大,对运力配置提出新挑战。报告认为,从近几年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气候因素、煤炭转运能力及市场预期对短时煤炭供需平衡的影响越来越大,值得高度关注。
3月27日消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今天发布了《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供需形势,报告认为,从供给侧看,淘汰落后、提升优质产能的任务依然较重,此外,区域供需矛盾凸显,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对运力配置提出新挑战,煤炭铁路运输的压力加大。
煤炭市场景气指数平稳2017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7000处以下。
但该机构认为,在各环节高库存压制下和4月支撑动能不足的背景下,煤炭价格下行趋势难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新闻发言人姜智敏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且区域供需矛盾凸显,对运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煤电联营与煤电一体化发展迅速。展望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供需走势,报告指出,从供给侧看,一是全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二是区域供需矛盾凸显。这主要包括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效、煤炭开发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煤炭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以及国际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易煤研究院最新报告显示,3月17日至3月23日档期,市场在水泥厂等非电终端补库需求支撑下跌幅收缓。
随着煤炭去产能步伐加快,南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退出较多,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对运力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煤炭铁路运输的压力加大。一方面这是由于供暖季停限产的水泥厂等非电终端对5500K优质山西煤的针对性需求缓和了市场冷清的成交氛围,延缓了下跌速度。
此外,报告还提到,煤炭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但报告预测,由于煤炭供应格局变化,未来铁路运输压力将加大,对运力配置提出新挑战。
在市场化改革方面,2017年,煤炭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机制不断健全,行业运行月度分析与季度交流制度不断深化。据相关部门数据,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煤炭去产能5亿吨以上。
从需求侧看,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将进一步拉动能源需求,随着国家治理大气环境、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但受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约束,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需求总量依然较大。煤炭运力配置成新挑战报告称,过去一年,行业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煤炭由单纯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成效。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
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明显增强,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是由于节后以来市场持续走低,目前的价格已经开始触碰贸易商的心理承受底线,市场抗跌心态有所加强,加上临近月末,上下游双方多选择观望,等待4月大煤企定价政策。
其中,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2017年,煤炭行业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1.5亿吨目标任务。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7日发布的2017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全国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取得成效。
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68.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进程中,积极推动先进产能建设,新核准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优质产能比重大幅提高。
此外,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已经成为全国煤炭生产主体。中长期合同制度和基础价+浮动比例的定价机制,为保障煤炭有效供应和价格平稳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市场化改革方面,2017年,煤炭经济运行监测与协调机制不断健全,行业运行月度分析与季度交流制度不断深化。2017年底,全国煤矿数量减少到7000处以下。
展望今后一个时期的煤炭供需走势,报告指出,从供给侧看,一是全国煤炭产能仍然较大,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落后产能仍占较大比重,二是区域供需矛盾凸显。据相关部门数据,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煤炭去产能5亿吨以上。
区域性煤炭交易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煤炭价格指数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发现价格功能明显增强,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市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煤炭由单纯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成效。
煤炭产能利用率达到68.2%,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2017年底,煤炭企业参股、控股电厂权益装机容量3亿千瓦,占全国火电装机的27.1%。